頤和園,一個富有古代帝王色彩的公園,此地為元代時所稱的“甕山”和“甕山泊”。沿岸及其附近有寺廟、小園林。后此地也稱“西湖”。為京郊著名的旅游勝地。后歷經(jīng)元朝、明朝兩個朝代發(fā)展,從清朝乾隆皇帝開始籌建,劃為皇家專用花園,歷時一百多年而建成,建筑完成后,主要有:東宮門、仁壽殿、玉瀾堂、宜蕓館、樂壽堂、德和園、夕佳樓等幾個景點,包含萬千,里面所用無不用其極,奢侈之極,被當(dāng)時評為世界第三大的皇家花園,而隨著頤和園的興盛,清朝政權(quán)也開始慢慢的腐敗,宮廷里面的生活慢慢的腐爛,皇帝昏庸而又奸臣當(dāng)?shù),無官不貪,四處百姓民不聊生……
而到今天,我們再去觀賞頤和園,更多的是感嘆一下過去的繁華奢侈,緬懷歷史而已。
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頤和園里面的美景。
東宮門
東宮門是頤和園正門。是清代帝后進(jìn)園的大門。
仁壽殿
仁壽殿原名勤政殿,意為不忘勤理政務(wù);光緒年間改為今名,意為施仁政者長壽。它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聽政的大殿的。
玉瀾堂
玉瀾堂其意為湖光瀲滟之堂,始建于1750年,后被英法聯(lián)軍燒毀,1888年重建。玉瀾堂緊靠昆明湖,是光緒皇帝來頤和園時的寢宮,是一組建筑別致,環(huán)境幽靜的四合院。東西配殿都有穿堂門,并前后有廊。戊戌變法失敗以后,慈禧第三次臨朝執(zhí)政,這里成了囚禁光緒的監(jiān)獄。
宜蕓館
位于玉瀾堂北側(cè),清朝末期,這里是光緒的妻子隆裕皇后的寢宮。宜蕓館,意為宜于藏書和讀書的地方。其正殿由前五間和后三間組成,前后有門,室內(nèi)寬敞,有精美的落地雕花隔扇,布局典雅富麗。東西配殿各有五間,也都有前后門,院內(nèi)的南墻上,鑲有乾隆摹寫的“三希堂”書法石刻。
樂壽堂
樂壽堂坐落在長廊的東頭,是一座臨水背山的大型四合院,是慈禧在頤和園的寢宮。大殿紅柱灰頂,垂脊卷棚歇山式,造型別致,富麗堂皇。堂中設(shè)寶座、御案、掌扇和用象牙鑲嵌的屏風(fēng)。院內(nèi)擺有一對銅鹿、一對銅鶴、一對銅大瓶,取其諧音“六合太平”之意。
德和園
德和園大戲樓始建于一八九一年,一八九五年建成,它與故宮的暢音閣和河北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,同被稱為清代三大戲樓,但以它為最大,且建筑精美,氣勢宏偉 其主要建筑為大戲樓、頤樂殿和慶善堂,是慈禧觀戲的場所。大戲樓始建于一八九一年,一八九五年建成,它與故宮的暢音閣和河北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,同被稱為清代三大戲樓,但以它為最大,且建筑精美,氣勢宏偉。其主要建筑為大戲樓、頤樂殿和慶善堂,是慈禧觀戲的場所
夕佳樓
夕佳樓是一座二層小樓,建在昆明湖東岸。南有光緒皇帝居住的玉瀾堂,北有隆;屎缶幼〉囊耸|館,是帝、后夏天納涼和觀景的最佳處所。夕佳樓是清漪園時的舊名,根據(jù)陶淵明飲酒詩中的“山氣日夕佳,飛鳥相與還”的詩句演化來的。登上樓臺,視野開闊,遠(yuǎn)處的西山群峰,玉峰寶塔,近處的萬壽山樓閣,浩淼的湖面,盡收眼底。
說起來,商科的北京分公司是最讓人羨慕不已的,生活在一個如此濃厚文化氣息的首都,真的是羨煞旁人……呵呵:)。
不但有得看,還有玩,還有佳人相伴……,人生如此,英雄何須他求?
德和園大戲樓在清朝可是皇親貴族才有資格坐在那里欣賞的哦,尋常老百姓是想都別想的事兒。如今,有機(jī)會到此一“座”,雖然臺上的已經(jīng)是佳人不再,感覺也不錯的。
看他們美滋滋的樣子,讓人流盡了口水……
如此佳人美景,豈不羨煞旁人?
佳人在側(cè),泛舟昆明湖上,想當(dāng)年多少才子佳人,王孫貴族,金枝玉葉,花前月下,多浪漫的事啊……可如今,看他們這樣的情景,哪是泛舟,呵呵,該叫飚舟才對,哈哈。